Nod Young

美景之美,在其忧伤

市民


我是一个外乡人,一直都是。我小时候家里经常会搬家,小学我转了两次学,初中转了两次学,然后再去外地读书,毕业后留在父母身边再来到北京,我在大学里也只待了几个月,直到工作后生活才安定下来。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同学”“伙伴”这些概念是非常模糊的,我记不得几个名字,记忆中的脸也是照片上的样子,我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过的怎么样,他们也同样不知道我身在何处。故乡也是一样,我不知道该如何介绍我的故乡,我对出生地一无所知,对童年生活环境的回忆也就是两座山一条河和安静的操场,至于对初中的回忆则被校园恶少和漫画湮没更是支离破碎拾也拾不起来... 基本上我的成长阶段被巨大的陌生感笼罩着,总是刚适应了就离开,在空间与经历的一个个节点上我遇到过无数的面孔,或短暂停留,或一闪而过,稍有几个印象深刻的脸也在岁月的打磨中变得闪闪烁烁,越发的不清楚了。我很难阅读和记住一个人的脸,以至于今天我对一个人个性、风格和声音的记忆要远高于对其容貌的记忆,这可能是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因为在下次见面时我可能以为对方是陌生人——同时带来的一个好处是:我会非常在意和留心这些人面孔表象之外的东西,比如微笑时关联着的内心。


微笑是个很简单的事情,是一连串的肌肉动作,在画面中更可以被一条漂亮的弧线去概括。在我开始创作“市民的微笑”这组系列作品时,不想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来呈现一个“概括性”的微笑。于是,我开始尝试去思考市民微笑的模样,他们为何而笑,他们又在笑什么,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状态的作品。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却陷入到一个更复杂且有些沮丧的问题中:生活中的微笑大部分是样板化的,不生动,缺乏感染力。


我无法清晰的描述人的表情,更不愿意用一根曲线去概括样板化的笑脸,这是我需要在创作过程中直面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寻找一种方式去解决。最后,在动物身上我找到了最适合的故事载体:这么多年它们没有变过,那些形象在我心中清晰明丽活灵活现,而且在我的眼中,动物是没有美丑之分的。造物者赋予了它这样的形态,必有它存在的理由,你不能说猫长得比狗好看,你更不能说孔雀的羽毛是因为上帝的偏爱。在我的眼里,每一只动物都是美的,有如我心中对“市民”的解读。至于对微笑的诠释,我删掉作品标题中的微笑,将“市民的微笑”改为《市民》,以笑为壳,将忍耐、酸涩、思念、无奈、孤独一股脑的注入,完成我对“市民”的最终解读。


至于将何种情绪对应哪一个作品,每一个动物代表了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是留给观者自己的问题,我当然有自己的答案,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评论(8)

热度(145)

© Nod Young | Powered by LOFTER